7月31日,大悦城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大悦城”,000031.SZ)公告称,其控股子公司大悦城地产有限公司(下称“大悦城地产”,拟通过协议安排方式回购股份,并向香港联交所申请撤销上市地位,正式启动私有化程序。
这一资本动作背后,是企业近年来盈利能力波动、流动性承压以及项目减值等带来的不小冲击。
根据公告,大悦城地产董事会将向除大悦城及得茂有限公司(大悦城控股股东中粮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以外的其他股东提出私有化大悦城地产的建议。
若交易完成,将注销大悦城地产约47.3亿股股份。作为对价,相关股东有权就注销的每股股份自大悦城地产收取0.62港元现金,合计金额约为29.32亿港元。
根据披露,截至目前,大悦城持有大悦城地产普通股约91.34亿股,占普通股总数的64.18%;得茂持有普通股约3.68亿股及优先股约10.95亿股。
对于本次私有化的原因,大悦城在公告中坦言,近年来,在行业周期性发展的影响下,大悦城地产的市场表现呈现出阶段性波动,流动性亦随之承压。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私有化之前,大悦城地产部分项目的减值也在财务上形成一定压力。
经济导报记者查阅大悦城地产2024年年报注意到,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8.31亿元,录得年度溢利约7.83亿元,同比下降44.8%;其中,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为2.94亿元,2023年同期则为盈利3.4亿元。
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包括大悦城地产受其多项合作物业开发项目的结算及开发周期的影响,导致应占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溢利较2023财年减少等。
大悦城地产提到,“年内,待售在建物业减值6.862亿元,主要是房地产市场下行压力加大,济南大悦城、南京悦著·九章等项目出现减值迹象。”
大悦城地产成立于1992年,2013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以开发、经营和管理大悦城为品牌的城市综合体为主要业务方向。截至2024年末,大悦城地产拥有或管理32个大悦城、大悦汇和其他商业项目。
Copyright © 2002-2024 某某沙盘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 备案号:蜀ICP备200102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