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当多数城市还在依赖传统工厂时,深圳已经翻涌着草莽创业者的热浪。他们用赤诚与胆识,在改革开放的滩涂上犁出中国最活跃的商业生态。
塔尖闪耀着上市公司老板、科技新贵与金融精英等人的锋芒;中层汇聚高校智库、创业新锐、大厂员工和小老板等中产;再往下则是城中村里挤满的普通打工人、外卖骑手和日结劳工。
证券交易所的指数与城中村的烟火气并存,深南大道的玻璃幕墙与街边大排档共享夜色。
在新质生产力这条赛道上,深圳是排头兵,是科技产业化的试验田,凭借华为、大疆、比亚迪等科技企业,正带领中国冲击全球创新高地。
像华尔街高盛发布报告,建议投资者把目光从美国科技巨头转向中国新兴领域。在他们看来,当前中国股市估值明显偏低。
经历了几年调整期的深圳楼市,自去年9月底新政以来,二手房成交量保持稳定上升势能,新房和法拍市场的抢房现象更是频出。
作为全国制造业最发达的城市,深圳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度极低,这让它在调控市场时更有底气。
过去三年,全市住宅用地供应量锐减,2024年至今更是只卖出6块宅地,土地供应紧张程度全国罕见。
深圳常住人口去年增加了近20万人,达到1798.95人,再次刷新深圳人口纪录。
当高科技产业不断虹吸人才,住房需求就像不断蓄水的水库,而土地供应这个水龙头却越拧越紧。
过去二十多年,房地产和基建托起了经济腾飞,如今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楼市也转向新阶段。
从信号层面来看,眼下央行已准备好政策工具箱,下个月的两会大概率祭出组合拳。
像增发超长期国债、提高赤字率等举措,本质上是把国家信用转化为发展动能,真金白银砸向新经济领域。至于房地产这个老功臣,目前一线城市仍有松绑空间。
深圳、上海和北京若进一步放松限购,虹吸效应必然会更加明显,不管是资金、人才还是资源,都会加速向头部城市汇聚,形成强者恒强的财富格局。
这也印证了那句老话:选择比努力更重要。面对正在发生的财富大迁徙,普通人更要清醒。
什么是硬通货?全球资本公认的美元资产,北上广深核心地段的优质房产,这些资产的价值共识经得起时间考验。
其次,抓紧置换。果断处理三四线非自住房产、一线被分化掉的房子,把筹码集中到更具保值增值力的资产上。
最后,在这个中国资产被低估的特殊时期,还一味地只存现金是很危险的,一定要把大部分现金变成优质资产。
赌它的实验室能诞生多少专利,赌它的写字楼能孵化多少独角兽,赌它的产业升级能带来多少财富效应。
作为全国唯一以“国家创新型城市”为城市定位,且以“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地”为核心功能的科创城市,深圳承载的不仅是自身发展,更肩负着为中国经济探路的使命。
当全球资本重新评估中国资产时,这座城市的优质房产,或许正像它培育的科技企业一样,等待价值重估的时机。
毕竟,能同时聚集顶尖人才、创新生态和产业基础的城市,全世界也找不出几个。
买房和换房作为普通人的超大额支出,同时又是极其低频的行为,绝大部分人都缺乏经验。而缺乏经验却要做如此重大的抉择,做对了当然皆大欢喜,做错了很可能会悔恨终身。
如果你感觉无从下手,对买房感到迷茫,欢迎你扫码预约咨询,让我们为你的家庭资产保驾护航。
Copyright © 2002-2024 某某沙盘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 备案号:蜀ICP备20010232号